逝去的慟與留下的繭,創造了愛的流動|小陳
餐桌上,一家四口同桌吃飯,兄弟倆張口想說些話,母親眼神示意阻止,深怕讓父親不高興、下一秒就大發雷霆。
驟變的生活,成了幸福的咒詛
兒時的記憶深刻地烙印在小陳和弟弟腦中,當時,爸爸酗酒、脾氣不穩定;媽媽總是小心翼翼,家裡氣氛緊繃,想說什麼不敢說、也不知道為何不能說。於是,兄弟自小就習慣把情緒放在心裡,也會特別在意他人的想法,就怕招人厭惡。漸漸地,壓抑成為日常,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,甚至感覺,生命並不有趣。
迷迷茫茫、尚未尋得人生意義的少年,「符合期待地」進入台灣大學,弟弟也成了同校同學。4 年來,偶爾一起放學、修同一門課,不時也分享著彼此的壓力與迷惘。直到 2021 年初,弟弟選擇跳樓結束生命。
人稱兄弟姐妹為手足,失去弟弟,留下來的人好似斷了手腳,悲傷自是難以言喻。更不用說懷胎十月的母親,如今談到弟弟,總忍不住掉淚。
安全網,接住了巨大的悲慟
弟弟離世後,小陳與媽媽相依為命,搬到離外婆家較近的北投,就近有個照應。一位跟媽媽感情很好的阿姨,則介紹了 I-LIFE 協會給小陳,讓受傷的心靈獲得陪伴。好在,身旁的人織起一張安全網,悉心接住了母子二人,不至於孤單地面對巨大的憂傷。
一直以來不曾仔細觀照內在情緒、自覺不擅表達想法,在接觸了 I-LIFE 之後,漸漸有了改變。「若是以前,要像這樣面對面單獨訪談,我會很害怕。」小陳坦言。
那日與我在咖啡廳對坐,小陳其實不如他所形容的自己那般安靜內向、畏於表達,我們聊即將到來的公投、談他的研究所生活、未來工作想像,還提到冥想和他最喜歡的影劇(是洛基和進擊的巨人)。
進擊的巨人,劇情走到後來,世界觀神展開,難以預料的故事發展,很是吸引小陳。映照人生,談及未來發展,小陳沒有太多設想,「再看看吧。」他說,當作看戲,靜觀其變。
看戲的模式同樣適用在冥想時,小陳分享,在睡不著的夜晚,他就嘗試冥想。看過書、上過學校的課,方法是讓思緒站上台,自己作為觀者、第三人,隨思緒流動,於是能稍微放下煩惱,平靜入眠。
最好的蛻變,在每一個日常裡
且戰且走,這一年小陳在體操社找到生活的重心。翻開手心,上面是練體操留下的傷與繭,小陳不以為苦,笑著說希望明年可以上場比賽。一所學校能代表參賽的選手限額 6 位,小陳認爲自己目前的實力與同社伙伴相比,大概排名第七,再多練一點、多努力幾分,應該有機會上場。
小陳喜歡運動,小時候與弟弟打籃球、大學時曾加入棒球隊,最期待的是 I-LIFE 曾要舉辦衝浪課,沒料到後來因為疫情而停擺。疫情讓有些事暫時停下,但也獲得一些留在家裡、與媽媽開車上山走走的閒情日子。
問及這一年最大的改變,小陳淡淡地說大概是更能正視自己、表達感受。我想,那日能同桌吃飯,天南地北的說說話,或許已是最好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