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音消失的少年|阿哲

文字/孫羽柔

在朋友的邀請下,再次報名出走課程的阿哲,於活動結束最後、所有人齊聚分享心得時,面對著一雙雙專注凝視他的雙眼,他雙脣顫抖。明明想說的話有很多,聲音卻像被喉嚨吞掉,怎麼樣都發不出聲音。

 

一番掙扎以後,他崩潰大哭,半包衛生紙瞬間從塑膠袋裡消失,一顆又一顆頭顱全往他湊近,緊緊抱住脆弱崩盤的他,良久。


我以為一切都是因為我不夠好

 

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阿哲開始覺得自己其實是一個不擅長表達感受的人,明明大學社團時期還非常活躍,既是同儕間的開心果,也是社團裡帶動氣氛的活寶。

 

這樣的狀況到他考進研究所以後,不知道是否因為自己是唯一並非直升入所的學生,即便他再積極的想融入新團體、在課堂上爭取表現,卻怎麼做都像是被遺忘的一株路草。

 

精神狀態一點一點盪入谷底的他,開始上精神科就診,但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壓力,以及家人抱持著都已經讀到這個程度了,當然應該找薪水與地位相應工作的期待,他不禁懷疑起自己是不是其實是個無能的廢物。

 

面對有心理疾病、情緒容易緊繃的母親,以及承擔起照顧母親責任的妹妹時,阿哲找不到空間訴說自己的難處與困境。在學校受到的挫折回家後,只能獨自反摺,找工作期間碰到的瓶頸在家人眼前又是另一波質詢及拷問。

 

他很困惑,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?

 

身為一名研究所畢業的學生,怎麼樣的工作才算是對得起這份學歷?如果從事與就讀科系不相關的行業,是否愧對所學?想協助爺爺、奶奶將農田轉型為休閒農場的願景,自己是否俱備足夠的能力與見識?

 

一個又一個說不出口的問句混著強烈的自我懷疑,日夜鑿打他僅存無幾的自信心。他無從肯定自己,更是討厭這個自己都覺得一無是處的人生。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問句可能有些保守的框架和觀念在裡頭,但要如何在家人的期盼與個人的探索之間尋得一個溫柔平衡,他沒有答案,只覺得自己爛透了。

 

還原碎掉的心,擁抱曾經的傷

 

進入長陪以後,社工最常提醒阿哲的便是「話語權」這件事。

 

社工注意到,阿哲太過在乎別人的感受,經常將關注焦點放在他人身上,而不是自己的感受,導致忽視表達自身需求的重要性,同時,也會造成阿哲在與人相處中,經常出現非理性期待的狀況。許多在我們看起來是理所當然的事,不一定就是他人的自然而然,尤其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,彼此在認知與理解事情時,必定會有些許落差;如果不仔細溝通、反覆確認,誤解很容易就在不知不覺間形成。

 

一次團體會談時,社工邀請其他夥伴以心理劇的方式,扮演小時候的阿哲,並對那時候的自己說話:「我知道,你過去經常被打斷說話或拒絕,辛苦了。」「我願意從現在開始陪伴你,並且練習在團體中表達自已的想法。」

 

這段展演,勾起阿哲塵封已久的回憶。

 

他記起自己為什麼放棄表達、壓抑溝通,原來不是自己莫名其妙就變得害怕說話,而是因為有過太多次當他認真的想要分享觀點、提供意見或交流感受時,那些反覆上演的,不被尊重、在乎的經驗,讓他在滿腹委屈與無處釋放的折衝下,緊閉起了心門。

 

終於,除了自我懷疑與否定以外,阿哲心中一種新的情感萌芽——

 

「心疼自己」。

 

那個被霸凌的自己,那個盡力去給予卻被無視的自己,那個被看重的朋友不善待的自己,那個試著尋求協助卻被冷嘲熱諷的自己。

 

原來,有時候,他之所以會感到受傷,不是因為他不夠好,不是因為他是有問題的。原來,有時候,其他人之所以會受傷,會譴責他,會數落或用錯誤的方式對待他,責任不必然在自己身上,也不是所有事情他都得獨自承擔。

 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為難與故事,而今,他與他自己的過去,開始和解。

 

曾經是無法被改變的,改變只能是此刻的決定

 

與伴侶長達十一年的關係,幾乎可以說是活到此刻的半生都共同度過的這個人,對阿哲也有許多深刻影響。

 

兩人目前住在南部,一起做著外送員的零工。但阿哲發現,自己在這段關係中,也有許多感到委屈的部分,多次與社工討論到,兩人對經營關係與溝通方式的落差。

 

社工提醒阿哲,親密關係的摩擦讓我們看見更深更細膩的自己,也讓我們發現那些可能從未正視過的生命議題。關於那些我們從原生家庭打包帶出來的人生課題,不只他有,他的伴侶當然也會有。

 

而已經習慣壓抑自己真實聲音的他,在思忖關係議題時,可以試著先去問自己的問題是:我對理想伴侶的條件是什麼?現在伴侶的優點有哪些?衝突發生時、內心感到受傷與委屈,彼此對事件的認知是否相同?

 

換位思考以前,我們必先理解自己是誰;換位思考之時,我們必先理解對方在說什麼;換位思考以後,溝通才能真正建立。

 

正在重新建立自己對話語權掌握的阿哲,未來,是否能夠持續欣賞、肯定自己,並練習與學習面對人都有各自的不完美。但重要的不是我們過去的經驗,而是我們願意成為的模樣。相信,他將會用自己的聲音,細細與你分享。

邀請你一起
讓更多勇敢發生

第一手接收
半熟的故事與組織的日常

每月 1-2 次分享
服務心得與組織營運概況

支持我們拓展輔導團隊
承接更多半熟大人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Warning: This form can only be used if JavaScript is enabled in your browser.
Exit mobile version